今年51岁的鲁先生股票安全配资
他不仅身患糖尿病肾病
还伴有冠心病多支病变
该图为AI生成
2个月前,鲁先生(化姓)突然觉得胸闷气喘,当地医院诊断他患上了急性心力衰竭,虽经治疗但病情却未见明显好转。随后尿量减少、全身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接踵而至,让鲁先生的身体每况愈下。看着命悬一线的鲁先生,家属心急如焚。
在当地医生的建议下,鲁先生和家属决定从外地转院至我院进行治疗。急诊医学科医生孙才智介绍,鲁先生被送入我院抢救室时,病情危重,心电监护仪不断发出刺耳的警报声。
展开剩余85%反复发作的恶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以及远超上限值的心衰指标,无一不在证明着鲁先生有严重的心脏器质性病变,即便进行了ACLS(高级生命支持)治疗,室颤依旧反复出现。
情况万分危急!唯有紧急实施ECPR(体外心肺复苏),才有机会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在一线指导抢救的急诊医学科主任秦海东,第一时间与家属进行了详细沟通,随后,鲁先生立即接受ECMO(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并转入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
孙才智介绍,鲁先生住院后的检查结果令人揪心,心脏功能差到极点,多支血管严重狭窄甚至闭塞,心脏泵血功能仅有正常人的三分之一!幸而,在IABP(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支持下,恶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在住院的第6天,心血管内科的专家们凭借精准操作,成功将3枚支架置入严重闭塞的病变血管。术后,ECMO顺利撤机。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暂停IABP支持后,鲁先生的心功能再次下降。关键时刻,心血管内科与心胸血管外科专家联合会诊,建议采用左心室辅助装置(又称人工心脏)置入手术。
在这颗“人工心脏”的帮助下,鲁先生的心功能逐渐改善,经过普通病房的平稳过渡,最终顺利出院。这次成功救治,再次体现了我院作为国家心血管区域医疗中心联合单位和江苏省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的雄厚实力;同时也充分彰显了我院急诊团队面对复杂病情时,快速反应、紧急处理的超强能力。
近期,由北京医学会、北京协和医院联合主办的2025年全国急诊专科医联体年会暨急诊技术大会顺利召开。本次学术盛会以“共融・共谋・共发展”为主题,吸引了全国两千余名急诊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急诊医学前沿技术、临床实践创新与学科建设展开深入探讨,为中国急诊医学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在大会期间举办的急危重症ECMO病例大赛中,我院急诊医学科医生孙才智表现惊艳。他以前文讲述的鲁先生救治案例为切入点,进行了丝丝入扣的解析,向全国同行充分展示了我院急诊医生扎实的临床实力与深厚的学术素养。最终,孙才智医生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大赛一等奖。
据急诊医学科主任秦海东介绍,自2023年我院急诊医学科借助ECMO成功完成首例患者救治以来,我院ECMO团队便踏上了持续发展壮大的征程。精良的医疗人才梯队与尖端的硬件设备,构成了我们从容应对危重症救治的实力根基;而心血管内科、心胸血管外科、感染性疾病科、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介入血管科、医学影像科、药学部、输血科等多学科的全院协作,则成为支撑我们不断突破救治极限的力量源泉。这一系列实践不仅彰显了我院在危重症救治理念上的创新突破,更印证了诊疗水平的跨越式提升。
名院名科——急诊医学科
南京市第一医院急诊医学科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南京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南京地区首家设立重症监护室的急诊医学科,现分设长乐路院区急诊医学科、河西院区急诊医学科。科室以急危重症患者的诊治为核心,针对各种急诊疾病、脏器衰竭、中毒损伤等形成成熟的救治体系;急诊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专家简介
秦海东
急诊医学科主任
主任医师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医学博士
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危重病质量管理学组委员,江苏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常委、江苏省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候任主委、江苏省医师协会灾难医学专委会候任主委,江苏省急诊质控中心、院前急救质控中心委员,南京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南京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主任委等。
擅长:处理疑难危重症、心肺脑复苏、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力衰竭、中风、感染、中毒等。
孙才智
急诊医学科
主治医师
医学博士
江苏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危重症学组成员,南京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工作秘书,南京医科大学“优秀教师”,南京市医学会住培“优秀带教老师”,获得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支持,发表SCI及中华系列论文10余篇。擅长脓毒症与多器官损伤的诊治。
↑↑↑
在线预约挂号
来源:急诊医学科
编排:刘春兴
校对:单申生
审核:秦海东 曹慧慧股票安全配资
发布于:江苏省人人顺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